发表时间:2017-09-22
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的趋势下,工业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工业信息安全已刻不容缓。在上海举办的2017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针对工业生产中面临高风险挑战的信息领域,以及相关安全防护措施等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了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网络安全研究部主任刘迎。
发表时间:2017-09-22
9月21日,由十余位国家级智能制造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来到台达吴江工业基地,考察台达精心打造的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这是“匠心品质 创见未来——2017年中国制造2025高峰论坛企业考察团走进台达吴江工业基地”的重要活动。
发表时间:2017-09-21
如果想要从事物联网(IoT)相关职业,一般人想到的工作无非是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穿戴式传感器等所有与日常生活用品智慧化有关的领域,但事实上工业物联网(IIoT)工作机会更多,且比打造智能家电更有意义与影响力。
发表时间:2017-09-21
智能制造正在成为不可逆转的制造趋势,而智造单元,正是智能制造落地最有效的抓手。智造单元,是设计与实施智造工厂的有效组线模式。作为一个最小的数字化工厂,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多品种小批量的解决方案。
发表时间:2017-09-20
工信部自2015年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在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行动,是我国推动智能制造落地的重要措施。关于智能制造,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专家们有何真知灼见?
发表时间:2017-09-20
近年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传统工业融合了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已经在逐步改变世界产业发展格局。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系统是工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设施,是工业各行业、企业的神经中枢,保障工业发展须保障工业信息安全。
发表时间:2017-09-20
智能制造融合了大数据分析、机器人技术、虚拟仿真、工业物联网、网络安全、增材制造等核心技术。本文力图提炼出一条智能制造的通用实施路径,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整个智能制造的实施路径分为产品设计、数字化工厂规划、生产工程、生产执行和增值服务5大环节。
发表时间:2017-09-19
第一项是“软体的机器人”——柔性机器人技术。该技术是指采用柔韧性材料进行机器人的研发、设计和制造。柔性材料具有能在大范围内任意改变自身形状的特点,在管道故障检查、医疗诊断、侦查探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发表时间:2017-09-19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扩展,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今年头7个月我国共生产工业机器人7.16万台,同比增长57%。中国工业机器人去年销量达8.6万台,增长26.5%,占全球的30%,保有量超过30万台,约占全球的10%以上。预计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有可能达到11万台,到2020年超过20万台,比2015年增长近2倍。
发表时间:2017-09-19
不停挥舞机械手的智能化机器人,自动驳运系统上来来回回的运输小车(AGC),车身车间高达97%的自动化率……上海通用武汉工厂是个科技范儿十足的工厂、别克全新英朗的母体,究竟长什么样?
发表时间:2017-09-19
我们对未来的智能社会的愿景:人从事知识生产、机器从事物质生产。过去常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那时的劳动,是创造性的、让人自由发挥、符合人性的要求——知识生产就是这样。其前提就是:“淘粪工人时传祥”所从事的、有违人性的工作,早已被机器所代替。
发表时间:2017-09-18
2017年9月17日,2017国家网络安全周网络安全博览会暨网络安全成就展第一天,智能机床工业互联网络安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洲际酒店隆重举行,沈机(上海)智能系统研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云鹰,智能云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神州云盾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峻和北京威努特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龙国东亲临签约现场,共同进行了签约仪式并回答了媒体提问。
发表时间:2017-09-18
过去的几十年,以太网技术一直在各个领域改变着行业的游戏规则,从早期的局域网,到后来的宽带网络,再到如今的互联网。而现在,以太网技术的关键组件正在被用于工业控制现场总线,推动着整个制造业生态系统的演变和进化。
发表时间:2017-09-18
真的有工业4.0的落地的具体路径吗?我们看到了大量的解决方案,却很少能够看到从底层构建的案例。智能制造的圈内人士对于德国工业4.0的架构RAMI4.0应该是耳熟能详的,但对工业4.0的基本组成单元“工业4.0基本单元”(I4.0 compennet),却是相对陌生。然而德国产业界和学术界,正是在这个可以落地的抓手上,进行了深入的开发实践。
发表时间:2017-09-18
成本下降需要每个人的参与。首先作为企业的决策阶层,需要有投资的概念,这是决定和影响着企业成本形成的基本条件;其次是企业的工程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影响着产品设计和生产成本的耗费水平;三是企业的供应和销售部门的员工,他们的业务活动影响着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及产品销售费用水平。所以说,成本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