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6-11-01
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投入最大、最专注、最精尖,最具竞争力的,在全球制造装备领域占据领头羊地位,拥有良好的技术基础。而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在多个领域都需要提升。
发表时间:2016-11-01
西门子在2016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以基于"数字化双胞胎"的、切实可行的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完整呈现了工业数字化未来的现实图景。以"迈向工业4.0-引领数字化企业进程"为主题,西门子全面展示了其为客户在工厂和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优化生产系统与工艺流程所提供的集成应用。西门子还将在展会期间首次在中国展示一系列新产品,继续扩充"数字化企业"产品组合。
发表时间:2016-10-28
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方面的进步正在让工业从保障安全转向自动化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开始谈论工业4.0。自动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就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一样,工业4.0自带的标签非常多。
发表时间:2016-10-28
瑞森可机器人将进一步深耕人工智能,实现在高端服务机器人的技术突破。国内外许多知名媒体曾预言瑞森可机器人所倡导的人机交互、人机协作的人工智能理念必将引领第二次机器革命,以瑞森可为代表的智能机器人将占领全球90%的机器人市场。
发表时间:2016-10-28
众所周知,目前世界大国纷纷将发展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我国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在呈现大幅增长。但我国发展机器人产业,一定不能只想着跟随国际巨头的发展步伐,而是要想着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如何去利用我们的强项改变市场规则。
发表时间:2016-10-28
我国的智能制造产业起源于“中国制造网2025”,而“中国制造网2025”是受德国“工业4.0”催生而来,我国智慧制造产业未来必将深度融合接轨“工业4.0”。在这场产业转型的风暴中,谁能掌握契机,敢于突破常规,谁就能抢占一席之地。
发表时间:2016-10-27
我国工业机器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适用化期。目前,在“双创”春风和“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正逐渐走上了快车道。
发表时间:2016-10-27
年来,越来越多人开始谈论工业4.0。自动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就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一样,工业4.0自带的标签非常多。
发表时间:2016-10-27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并购案例也应接不暇,而中国企业近年来海外并购案亦是如此。例如,2016年震惊海内外的并购事件有:中国化工集团以430多亿美元收购瑞士的全球最大农药企业先正达;中粮集团宣布收购荷兰粮食贸易公司尼德拉剩余49%的股权;为进军“工业4.0”的后院,美的邀约收购世界领先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的库卡;海尔55.8亿美元迎“娶”美国通用电气(GE)的家电业务等。
发表时间:2016-10-27
武林前辈法兰西在如今江湖威望已经不足,无法做到德国那样一呼百应了。但毕竟也是当过武林盟主,实力尚存,底蕴不错,所以它们把德国的工业4.0直接拿过来,用以和德国争夺欧洲霸主地位,希望能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就是新工业法国。
发表时间:2016-10-27
经过建国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已建立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具备扎实制造业基础,也迎来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历史证明,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会深刻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的重大调整。抓住当前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机遇,借鉴制造强国的成功经验,实施《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世界制造业强国、实现百年强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发表时间:2016-10-27
随着工业4.0理念的引进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推出,中国经济进入发展的新常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成了新的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促进机器人应用,则成为了实现新战略的重要途径。中国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发展和应用机器人的技术与工业基础,应用拉动是中国机器人发展最大的优势。
发表时间:2016-10-26
在机器人2.0时代,机器人将会升级为“机器人+”。同“互联网+”一样,“机器人+”就是通过机器人对各行各业进行升级改造。在补贴与市场前景的刺激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将开始新一轮扩张,预计2017年中国将进一步晋级为世界第一的机器人存量市场。
发表时间:2016-10-26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发布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指南的通知》,决定组织实施2016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围绕《中国制造2025》年度任务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年度中心工作,主要支持产业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及设施、重点领域关键问题解决方案两个方面共18个重点任务。
发表时间:2016-10-26
人口红利不再,劳动力成本上升掣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工业4.0成为我国的不二选择。